
校黨委書記梅兵講授“新生第一課”
9月17日上午,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梅兵以“承強國志向,做時代棟梁”為主題,為全體2025級本科生、研究生講授“新生第一課”。萬余名新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沉浸式校史校情學習中校準理想坐標、厚植家國情懷、勇擔時代使命。
“跨越百年”凝聚奮進力量


閔行校區主會場“新生第一課”
校史是立德樹人的生動教材。
2025年適逢五卅運動10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華東師大前身之一光華大學建校100周年。
從大夏大學、光華大學在抗戰烽火中賡續文脈、為國育才的“教育救國”,到建校后扎根新中國建設事業、培育大批師資與人才的“教育報國”,再到如今奮進在新征程上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華東師大始終與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同向同行、同頻共振。

“看得懂過去才能讀得懂未來,珍惜過去才能夠開拓未來。”梅兵書記希望新生們能夠用自己的眼光探索和領悟,她強調,深植于華東師大百年辦學史的精神根脈,是我們面向未來、奮進當下的力量之源。


普陀校區分會場新生觀看“新生第一課”
“師生共講”創新思政課堂
“新生第一課”創新采用“師生共講”模式,邀請三位“學生講師”參與,師生同臺共講思政課。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23級本科生商婧雯,法學院2025級碩士研究生張浩然,數學科學學院2024級本科生楊穎鵬和梅兵書記一起,共同講述華東師大前身大夏大學、光華大學、圣約翰大學的辦學歷程,以及華東師大作為新中國第一所社會主義師范大學的攀高行遠之路。剛剛結束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實習的外語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高婕擔任主持人。

“學生講師”商婧雯、張浩然、楊穎鵬 ;學生主持人高婕
商婧雯同學負責大夏大學校史的講解,“三個多月的系統學習和準備,大夏精神已在我的心中扎根生長,這是一份跨越時空的精神接力”。
為了實現更好的宣講效果,梅兵書記親自帶領“小講師”們開展集體備課,鼓勵同學們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長和發展規劃,深度融入校史敘事,真正實現“寓教于行、師生共學”。
“小講師”的加入,拓展了思政教育的主體參與,更實現了從“被動接收”到“主動傳承”的育人效果升華。通過系統學習和深入研討,同學們不僅提升了宣講能力,更在傳承實踐中深刻感受到校史的厚重與溫度,完成了從“學習者”到“傳承者”的角色轉變。


師生互動
“自立自強”書寫奮進新篇
最好的銘記是傳承,最好的傳承是奮斗。
“面對時代之變、世界之變、使命之變,青年大有可為!”結合智能時代急速到來、百年變局加劇演進、強國建設全面推進這一時代背景,以及上海獨特的區位優勢,梅兵書記勉勵同學們“刻苦攻讀、苦練本領,努力成為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優秀拔尖人才”,做到“自強不息、追求卓越、求實創造、奉獻社會”。

最后,梅兵書記寄語新生“為愛奮進、用愛擔當”,在身心健美與幸福成長中追求卓越、奉獻社會、服務國家和民族的發展。

這一課在新生中引起強烈共鳴。歷史學系楚雯鈺同學談到,“技術可以賦能教育,但教師的初心是喚醒靈魂。我將以人文溫度抵御智能冰冷,做教育初心的守護者”。


國際漢語文化學院的王懌商同學立足專業展望:“用AI搭建文化橋梁,讓世界‘讀懂’中國,這是新時代語言教育者的責任?!本芄庾V科學與技術高等研究院博士生朱瑞立下科研報國志向,要將個人研究融入國家戰略,在光學領域攻堅克難,為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自2013年起,學校就將校史校情教育深度融入“大思政”工作格局,將其作為新生入學教育、新生黨員第一堂黨課的核心內容和重要抓手,并持續推動其內涵深化與形式創新。
華東師范大學積極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通過“校史中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等品牌項目加強校史校情教育,將校史校情教育作為新生入學教育、新生黨員第一堂黨課的核心內容和重要抓手,推動育人模式創新。一批批學子在歷史的回響中感悟大學的精神和底蘊,激勵自己心懷“國之大者”,不斷追求卓越,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不懈努力。
· 想和“小講師”一樣熟知校史?推薦閱讀

來源|黨委學生(研究生)工作部(處) 文 | 王新燕、梁宏亮、符哲琦、魏楠 圖|符哲琦、李行健、謝一菲 編輯|隋華穎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