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研究全民族抗戰及臺胞抗日歷史,闡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臺灣光復的歷史意義,9月17日下午,“臺胞抗日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80周年”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
市委常委、上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陳通出席會議并致辭。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出席會議,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梅兵致歡迎辭。

會議指出,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前赴后繼、浴血奮戰鑄就的偉大勝利。臺灣被割讓到光復這段歷史,見證了臺灣同胞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民族氣節,見證了兩岸同胞團結抗戰可歌可泣、真摯深沉的愛國情懷。我們要深刻認識臺灣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休戚相關;深刻認識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深刻認識團結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給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帶來安全、尊嚴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榮耀。
會議強調,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深化融合發展,讓兩岸同胞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機遇和成果,是我們共同的奮斗目標。上海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深度鏈接全球的國際化大都市,是海峽兩岸交流交往的重鎮,要秉持“兩岸一家親”,進一步促進產業合作,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滬臺經貿融合取得新進展。要以加強文化交流為紐帶,拓展滬臺各領域交往,推動情感融合取得新進展。希望海外僑胞和愛國僑團發揮獨特優勢,為推進和平統一發揮更大作用。

主題研討環節,臺灣統一聯盟黨榮譽主席、《祖國》雜志社發行人兼社長戚嘉林,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林銘聰,臺灣黃埔軍校同學后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美國華盛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長吳惠秋,臺灣《觀察》雜志社發行人紀欣等作交流發言;臺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藍博洲,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室研究員褚靜濤,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徐秀慧,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宇,臺灣師范大學東亞學系、地理系榮退教授潘朝陽,馬來西亞道理書院院長、教授王琛發等作主旨演講。

平行會議上,近40位專家學者和嘉賓代表圍繞“臺胞反殖民斗爭與全民族抗戰”“黃埔精神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臺灣光復與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新展開”三個議題進行專題交流。

上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董依雯作總結講話。主題研討和會議總結環節分別由臺盟上海市委主委劉艷、華東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歷史學系教授孟鐘捷主持。

會議聚焦“銘記抗日歷史、弘揚偉大精神、攜手開創未來”這一主題,交流思想、研討問題。與會專家學者對臺胞抗日歷史進行深入發掘、梳理和分析,綜合運用歷史學、國際法學和政治學等多學科的視角和方法,論證了臺灣光復是全民族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臺灣回歸祖國是戰后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揭示了臺灣光復是中華民族復興樞紐的歷史因果與底層邏輯。
本次研討會由上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華東師范大學主辦,臺盟上海市委、上海中華文化學院、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上海市黃埔軍校同學會承辦,上海海峽兩岸研究會、上海市臺灣研究會、上海東亞研究所支持。上海統促會常務理事成員單位、本市有關民主黨派市委及統戰團體負責同志,臺胞抗日志士和黃埔師生親屬后代,及海外愛國僑團負責人等200余人參加會議。

《人民政協報》專版報道

《團結報》專版報道

《解放日報》專版報道
來源|黨委統戰部 文圖|浦江同舟 編輯|徐心成、隋華穎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