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工作中我有一個深切感受,在高校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工作,就要將宣講與立德樹人的中心任務相結合,在加強理論研究、筑牢課堂主陣地、創新方式方法的基礎上,講深、講透、講活黨的二十大精神,使之在青年學生心中落地生根。
首先,要加強理論研究,在“真”上下功夫,以真理的力量征服青年。華東師范大學在全國范圍內較早建設了中共黨史黨建相關學科,以黨的二十大召開為契機,推動中共黨史黨建學一級學科的內涵式與高質量發展。
好的宣講離不開好的研究,學校組建了跨學科研究團隊、增設黨務管理專業碩士、組建上海市“兩新”組織黨建研究基地,尤其是在闡釋偉大建黨精神、黨的創建史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其次,要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在“實”上下功夫,以透徹的說理引領青年。黨的二十大精神及其蘊含的力量是鮮活的,在思政課上講好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是要從理論到理論,而是要讓新時代的偉大實踐進課堂,讓英雄模范的先進事跡進課堂。
我們深度挖掘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所特有的紅色資源,牽頭發起了共建“偉大建黨精神育人聯盟”,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中共一大紀念館等紅色基地都是首批聯盟單位成員。
華東師范大學積極推進“大思政課”整體試驗區建設,在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有機融合中,帶領青年學生感悟有溫度、有鮮度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同樣是一場育人的“接力跑”,要加強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共學共研、互學互鑒,落實不同學段講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責任清單”。學校堅持先行先試,持續多年深耕,發揮教師教育特色和全國重點馬院優勢,構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育人體系。
實踐中,在重大時間節點諸如勞動節、國慶節、建黨節、黨的二十大召開等,開展大中小學“同上一堂思政課”教學觀摩活動,并孵化教學視頻、論文集、研究報告等教學文本和產品,在全國范圍率先按下了大中小學思政課溝通互聯的“加速鍵”。
最后我想說,為了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講活”,創新載體方法很重要,要在“新”上下功夫,增強宣講在青年中的說服力、親和力。
“00后”大學生是全媒體時代的原住民,傳統的面對面、教師為主導的宣講方式,已不能精準對接青年的需求。為此,我們借助多種媒介載體、應用平臺,激活多元宣講主體,在宣講的移動化、可視化、全員化上下功夫,打造豐富、立體的宣講模式。
例如,我們成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上海青年師生宣講聯盟”,啟動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網站,鼓勵一批教師從線下走入線上,化身為“UP主”“寫手”,通過“推文”“短視頻”等多種文本方式,生動地呈現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
以新技術賦能理論宣講,有助于更新宣講的話語形式與文本樣態,打造符合青年需求的宣講模式,提升宣講在學生中的傳播力與穿透力,更好地用黨的二十大精神滋養青年成才。

閱讀原文
作者丨閆方潔(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丨光明日報 整版
編輯丨趙一航
編審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