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學校2025年暑期黨委全委擴大會精神,高質量謀劃本科教學“十五五”新一輪發展,9月5日,華東師大召開第三十二屆本科教學與教學管理研討會。會議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提升卓越育人質效”為主題,并同步線上直播。副校長戴立益,第十三屆校教學委員會委員,校本科教學督導組組長、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書院院長,各學部、院系分管本科教學院長(系主任),本科專業點(教學點)責任教授,各省招生組組長等百余人出席線下會議,60余人出席線上會議。校教學委員會主任季瀏,分管本科教學副院長(系主任)王嘉軍、郁鋒、于晶、許瑞芳,校本科教學督導組組長石艷玲先后主持會議。

華東師大召開第三十二屆本科教學與教學管理研討會

副校長戴立益致辭
戴立益副校長在致辭中傳達了學校2025年暑期黨委全委擴大會議精神。他指出,華東師大正處于加快建設引領育人創新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戰略關鍵時期,黨和國家對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就未來將要推行的本科招生和人才培養改革方案進行了分析研判,該方案注重從專業邏輯到項目牽引,旨在重塑課程體系,釋放育人活力。他強調,新改革方案將有利于高效推進專業調整,實現完全學分制,淘汰“水課”,快速進入卓越育人3.0培養模式,解決本研銜接等問題。同時,需警惕專業課學分降低、低質量研究項目等帶來的風險,勉勵全校協同推進改革,加強對學生自主選擇專業、選擇跨專業課程包、選擇研究項目時的全程指導。

校長助理、本科生院院長呂長虹作主題報告
校長助理、本科生院院長呂長虹以《聚焦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深化卓越育人模式變革》為題作主題報告。他指出,面對當前教育形態的深刻變革、高水平大學人才培養定位的戰略性調整、本科專業結構與規模的優化需求以及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等現實挑戰,必須堅決重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路徑。具體要著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探索評估選拔機制,增設考量學生內在驅動力測評項目,完善人才選拔標準。二是重塑課程體系。降低培養方案總學分,引導學生開展跨學科、體驗式、個性化學習;重點推進基礎課程改革,著力打造專業核心課程,構建跨學科課程包,增設研究型課程。三是構建深度學習課堂。重組教學資源供給結構,創新學習范式,深化考核方式改革,著力培養學生深度探究能力與高階思維能力。四是完善支撐保障機制。緊抓教風學風建設生命線;優化本科人才培養績效分配方案,提升資源配置效能;持續推進制度創新,為落實“最大的原則性+最大的靈活性”提供制度保障;強化課程中心、學業指導中心、項目管理中心的協同服務功能。他強調,卓越育人模式改革事關全局,必須依靠全校各部門協同聯動、合力推進。

拔尖人才培養專題報告
外語學院院長楊延寧、地理科學學院院長王軍、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陳壽面、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院長嚴超、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副院長陳麗清、軟件工程學院副院長繆煒愷、孟憲承書院副院長楊亞星分別作專題報告,介紹各專業拔尖人才培養舉措、成效、當前面臨的問題挑戰和下一步突破的思路。在拔尖人才培養專題研討環節,郁鋒引導與會人員圍繞壓縮拔尖專業培養方案課程量、改變學生內驅力弱的現狀、如何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等話題深入討論。

AI賦能本科教育教學專題報告
統計學院副院長周迎春、美術學院章文、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張美玲分別展示了AI+專業、AI+專業課程、AI+通識課程、AI+實驗實踐的具體案例。在AI賦能本科教育教學專題研討環節,于晶引導與會人員就AI應用教育教學目標、教師角色轉變、AI構建知識圖譜等開展討論。

公共課程改革專題報告
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程濤、計算機科學教育教學部主任王偉分別介紹公共數學課程改革、公共計算機課程改革的基本情況。在公共課程改革專題研討環節,與會人員為擴大免修考范圍、提高公共課前排入座率、改變教師教學方式等出謀劃策。

校教學委員會主任季瀏作總結講話
校教學委員會主任季瀏在總結講話中對本屆研討會成果表示肯定,本次研討會反映我校緊跟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和科技發展趨勢,轉變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研究能力。為積極應對新時代人才培養面臨的新挑戰,他提出,一是明確各專業培養目標,分析共性和個性化特征,并依此制定評價方式和指標;二是卓越人才培養要考慮學校差異、學科差異和學生差異,從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和學習評價等方面進行大力改革;三是遵循優秀人才成長的規律和特點,系統培養與自由發展相結合,營造并制定有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文化氛圍和制度;四是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其樹立崇高職業理想;五是重視發現挖掘和培養怪才偏才奇才,推進“一生一案”。
自1994年首屆教學與教學管理研討會舉辦以來,學校堅持于每年暑期組織召開本科教學與教學管理研討會。這一傳統已持續三十二年,成為學校專題研討本科教學的重要平臺。本次研討會結合“十五五”特定的形勢特點和階段性要求,探討本科教育需要達成的具體目標,明確卓越人才培養改革任務,為到2035年建成引領育人創新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夯實關鍵性基礎。
圖文、來源|本科生院 編輯|萬方圓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