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公布2023年度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名單,華東師大退休教師、生命科學學院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導師”馬煒梁教授主編的科普圖書《植物的“智慧”》,從全國475部科普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2023年度全國優秀科普作品,斬獲國家級科普圖書大獎。


華東師大馬煒梁教授《植物的“智慧”》獲2023年度全國優秀科普作品
馬煒梁教授六十年如一日追尋植物生存“智慧”的點點滴滴,既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潛心問道、精思求索之旅,更是一位高校教師用心傳道、誨人不倦的故事。科普圖書《植物的“智慧”》充分體現了馬煒梁教授以實際行動詮釋著科學家精神和教育者情懷,切實發揮生命科學學院“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輻射作用。

馬煒梁教授
馬煒梁教授是我國知名的植物分類學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55年考入華東師大生物學系,1962年留校工作,從事植物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職期間曾任華東師大生物學系副系主任、華東師大教學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植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學會理事、《生物學教學》雜志主編等職務,先后主持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編或參編植物學教材共15部。退休后的馬煒梁教授依然筆耕不輟,先后出版了《植物的“智慧”》、《中國植物精細解剖》等高質量科普著作,著作入選第十七屆文津圖書獎科普類推薦圖書、“典贊·2022科普中國”年度科普圖書,榮獲第十一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
《植物的“智慧”》以獨特的跨學科視角,融合了植物分類學、生態學、環境生物學、行為學等多學科的知識,深入探討了植物的生存“策略”。馬煒梁教授他認為:植物雖然站在原地不動,不能位移,但確實可以主動去找尋異性;植物沒有神經系統,但確實有接受刺激的反射弧,能夠很快地做出反應;當食葉昆蟲噬咬葉片后,植物能分泌一種物質招引昆蟲的天敵來保護自己;植物能設計出復雜的傳粉路線,讓昆蟲為它攜帶花粉;植物有利用環境的能力,能與動物協同進化……
在書中,馬煒梁教授以平易近人的語言,諄諄善誘地分析自己野外考察中的所見所聞。除了文字之外,《植物的“智慧”》還配備了精美絕倫的圖片。這些圖片由馬煒梁教授親自拍攝,利用創新的微距攝影技術,捕捉到了肉眼難以察覺的植物細微結構。這些圖片不僅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在不同環境下的生存“策略”和奇異美感,從而教會讀者以植物學家的眼光“看”植物。在這本趣味盎然、圖文并茂的科普著作里,馬煒梁教授以豐富的實例和圖片,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植物在演化進程中所形成的與根莖葉、花朵、果實與種子等相關的種種“智慧”,證實并豐富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植物的“智慧”》是“放下身段做科普”的示范之作。馬煒梁教授通過自己的野外考察經歷,向讀者展示了植物學家的思考方式與研究方法,深度認知生命的奧秘,即便是普通讀者也能從中真切感受植物學家的問題意識與思維方法,感受到科學的魅力。
來源|科技處、生命科學學院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