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注册会员-bet365是什么网站

搜索
你想要找的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欄目 / 新聞熱點 / 正文

來“龍”去脈,華東師大生肖科普上新

2024年02月14日 卓越學術

  大年初四,按慣例特邀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校友、上海自然博物館副研究員何鑫講生肖龍的故事

  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龍。那么,古人是如何想象出龍的樣貌,現實生活中那些以龍為名的動物們又和龍有多少淵源與聯系呢?且看我們從龍的形象起源與演變說起,為大家梳理龍的“家族”。


|龍的動物學來源


  龍在形象演變中,與各種大家想象不到的動物發生因果聯系,例如熊龍、鳥龍、鹿龍等等,這些龍的形象和我們印象中的龍差異略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早期文化中的龍形象逐漸融合,演化出公認的中國龍形象。如果要從動物學的角度進行觀察,蛇和鱷這兩個最主要的龍身源泉還是很有必要解讀的。


· 龍的動物學來源——蛇


  蛇自不必說,龍那長長的身體幾乎就是蛇類的真實寫照。

  而龍身上其他“配件”也幾乎都是在蛇類身體為基礎后逐漸加工上去的。聞一多先生就認為,龍就是一種以大蛇作為圖騰的氏族為主角,兼并了其他動物作為圖騰的其他氏族,融合了不同動物特征后,創造出的新的圖騰“龍”。

上海市區還能偶爾見到的黑眉錦蛇 何鑫 攝

  在動物學中,蛇是爬行動物中蛇目動物的通稱,全世界現存的蛇類有3000多種。與傳說中的龍身體動輒幾十米體長相比,體長能超過10米的蛇類在地質歷史上也極為罕見。例如生活在距今約6000至5800萬年前古新世南美洲的泰坦巨蟒屬(Titanoboa),科學家們估其體長也只有13米。

泰坦巨蟒的復原圖展現了它與人類的體型比較

圖片來源:https://mungfali.com/

  如今,除了蟒科 Pythonidae 和蚺科 Boidae 少數種類的成年個體能達到5米左右的長度外,大多數大型蛇類能達到一米多的體長已經算是大個體了。著名的舟山眼鏡蛇(Naja atra),一般成年體長在1.5至2米之間。

昂起身子的舟山眼鏡蛇 何鑫 攝于臺中

昂首的蟒的確有幾分龍的姿態感覺

圖片來源:https://www.thainationalparks.com/


· 龍的動物學來源——鱷


  與蛇相比,鱷在華夏文明中心地帶的遇見幾率顯然更低。在動物學中,鱷是爬行動物中鱷目動物的通稱,現存的鱷類共25種,分為鱷科、長吻鱷科和鼉科。其中鱷科的動物在英文中被稱為Crocodile,它們是公眾眼中最典型的“鱷魚”形象。

一些典型的鱷科動物

圖片來源:https://www.reptilefact.com/

  例如常常出現在紀錄片中的尼羅鱷(Crocodylus niloticus)就是這個科最典型的代表,甚至也是公眾眼中鱷魚的代表,它們會守候在河中等待東非草原遷徙渡河的角馬和斑馬。

馬拉河中的尼羅鱷 何鑫 攝于肯尼亞馬賽馬拉保護區

  而鼉科的物種常常也被稱為短吻鱷,現存只有八種,除了主要在南美洲分布的幾種凱門鱷外,就屬北美洲分布的密西西比鱷(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和只在我國有分布的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最為出名了。而揚子鱷也是我國如今僅有的一種鱷類,它們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鼉科的物種代表

  歷史上,我國廣東還分布過體型比揚子鱷大不少的灣鱷(Crocodylus porosus)。甚至在唐代還有一篇著名的《祭鱷魚文》,由著名文學家韓愈撰寫。反映了兩廣一帶,當時的鱷魚甚至由于種群數量大,不僅常“食民畜、熊、豕、鹿、獐”,甚至還會發生人與鱷魚之間的沖突。

一只隱秘的灣鱷 何鑫 攝于馬來西亞京那巴當岸河

  有趣的是,千年以后,根據對廣東新會博物館和順德博物館中館藏的鱷類遺骨的研究,2022年科學家命名了一個鱷類新種,即中華韓愈鱷(Hanyusuchus sinensis),而且這個物種屬于長吻鱷科,與屬于鱷科的灣鱷不同。

中華韓愈鱷的骨骼與體型輪廓,以及與人的對比

圖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


· 揚子鱷——龍形態的集大成者


  但如果要說龍形象的來源,還得回歸到與中華文化聯系更久的揚子鱷身上。揚子鱷屬于現存鱷類的第三個科——鼉科。歷史上,揚子鱷曾廣泛分布于中國東部的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等流域。其中長江流域是其最主要的分布區,揚子鱷中的揚子,其實代表的正是揚子江、長江之意。然而,隨著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逐漸收縮至長江下游流域。

重引入上海崇明東灘濕地公園的揚子鱷 何鑫 攝

  揚子鱷在中國古代被稱為鼉,即使是現在看這個漢字,也能感受到象形之意,因為鼉字就像是一只趴臥于地面的揚子鱷一般。揚子鱷的英文名被稱為 Alligator。在揚子鱷的學名中,sinensis 一詞的含義正是中國。

在水中暢游的揚子鱷何鑫 攝于上海崇明東灘

  在世界范圍內,揚子鱷也僅分布于中國。而揚子鱷在中國民間素有“土龍”、“豬婆龍”之稱,這倒也彰顯了它與龍之間的內在聯系。

  從揚子鱷身上,我們不難找到龍的大部分形象溯源,例如布滿全身的鱗片、鋒利的錐形尖牙、圓圓大大的眼睛、又長又粗的尾巴、強壯有力的四肢、帶有五指的爪子,以及長著橫條紋的腹部。當然,為了達到龍的效果,還需要在揚子鱷光禿的腦袋上加上角,在嘴邊加上須,尾巴上也得加上宛若鰭一般的結構。同時,再將身體像蛇一般拉長,這時也就和龍八九不離十了。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真實寫照 何鑫 攝于上海崇明東灘

  如果再考慮到習性,所謂“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充分顯現了龍與水的聯系。

  喜歡在水中游泳,又能上陸的揚子鱷當然也符合龍的基本習性。不過,古人還為龍賦予了在云層中穿梭、在天空中翱翔等更為夸張的技能。

  揚子鱷習慣在夏季的雨天發出聲音尋找配偶,甚至還有人指出,這可能是龍能“呼風喚雨”說法的來源。進而,也催生了舞龍求雨的禮儀,最終演變為我們今天的舞龍表演。

揚子鱷與水的聯系最終幻化為龍與水的聯系 何鑫 攝于上海崇明東灘

  20世紀20年代初,學者章太炎就在《說龍》里通過考證《左傳》《漢書》《說文》《三國志》等古代文獻中的相關記載,提出龍就是鱷魚的觀點。

  1957年,中國古生物學的奠基人——楊鐘健在《演化的實證與過程》中專門列出一章討論龍的形成,他提到自己曾于20世紀30年代在河南省安陽市殷墟遺址進行動物遺存研究,而同時代的甲骨文中已經確有龍字,“大口、紋身、蜿曲”,其實都是鱷類的特點,所以龍的形象應該源自于那時河南也有分布的揚子鱷。

  雖然揚子鱷與龍有如此多的淵源,但在現實中,揚子鱷的生存狀況已經十分瀕危。據估計,其野外種群數量可能小于300只,其中成年個體不足100只。野外種群幾乎全分布于安徽省南部5個縣區構成的揚子鱷國家級保護區中,被分割為大約20個相互隔離的小種群。

揚子鱷的野外巢穴 何鑫 攝于上海崇明東灘

  當然,很多朋友也會說,揚子鱷在一些地方不算罕見,那是因為揚子鱷在人工圈養條件下的繁殖已十分成熟,很多地方都有養殖。目前,在我國,安徽宣城和浙江長興的兩個繁殖基地共保有約2.5萬人工繁育的揚子鱷。

重引入揚子鱷在野外自然繁殖的幼體 何鑫 攝于上海崇明東灘

  野外適宜棲息地的喪失和破碎化是揚子鱷目前面臨的最大威脅,也是其種群自然恢復和人工繁育個體引入的最大障礙。

  那么如今適宜這些“土龍”的棲息地還能在哪里找到呢?

  2007年,在華東師范大學科研團隊的努力下,在上海的崇明東灘濕地公園開展揚子鱷的重引入野放,如今已經過去了17年,我們欣喜地看到野放在那里的揚子鱷既能自己打洞冬眠,也能不斷在野外產卵繁殖。

希望“土龍”揚子鱷還有機會重塑昔日在長江中下游的龍族輝煌

何鑫 攝于上海崇明東灘


|現生動物植物中的龍族


  可能正是拜龍的威名所致,在自然界中,中文名中帶有龍字的動植物可不在少數。例如在植物世界中,有龍柏、龍膽、龍葵、火龍果、龍舌蘭、龍須蘭等等,這些植物可能多多少少在外形特征上都有一些能夠引發與龍有關的聯想。

北京天壇公園有一棵著名的九龍柏

圖片來源:https://www.visitbeijing.com.cn/

  在動物世界中,現生鳥類倒是很難直接找到名字里有龍的成員,在哺乳動物中也很難找尋。有的朋友也許會想到“龍貓”。其實這個物種的標準中文名叫做絨毛絲鼠(Chinchilla lanigera),我們曾經在鼠年說鼠中跟大家介紹過。作為嚙齒目動物,絨毛絲鼠在野外數量稀少,只在南美洲安第斯山部分區域還有少量種群。但它們的人工飼養種群已經寵物化,因為和一部動畫片中的“龍貓”角色有幾分相似,所以在中文中便有了這一稱呼。

與寵物化的親戚相比,野生的絨毛絲鼠在野外數量稀少,亟待保護

圖片來源:https://www.biolib.cz/

  在爬行動物中,還是有一些龍字輩代表,它們基本都集中于蜥蜴家族,例如俗稱為變色龍的避役。其中的“役”字在古文中意思是“勞作”或“辛苦之事”,避役也就是不需要付出勞動的意思。這反映的正是變色龍能夠隨環境變化改變體色,從而接近獵物,并靠長舌彈出輕易獲取食物的習性。

色彩斑斕的變色龍

圖片來源:https://animalia-life.com/

  變色龍英文名為"Chameleon",其詞源自希臘語 "khamai"和 "leon",意指“地上的獅子”,在西方文化中可能覺得變色龍的頭部與獅子有幾分相似吧。不過有的變色龍頭上的文章還挺多,例如生活在東非的杰克森變色龍 Jackson's chameleon(Trioceros jacksonii)。

杰克森變色龍頭上的這三個醒目的角似乎有點三角龍的味道

圖片來源:https://homeonthehamakua.com/

  在分類學中,變色龍屬于爬行動物中的蜥蜴目避役科(Chamaeleontidae),有接近百種,主要分布于非洲東部和中南部,特別是馬達加斯加島。

各式各樣的變色龍

圖片來源:https://www.reptilefact.com/

  避役在我國境內并沒有分布,與他情況類似的另一種蜥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亞科莫多島上的科莫多巨蜥(Varanus komodoensis),也素有科摩多龍之稱,不過這個名字更多是來源于它的英文名稱 komodo dragon 的翻譯,畢竟 dragon 這個詞所代表的是歐洲文化中的龍。

霸氣的科莫多巨蜥

圖片來源:https://www.britannica.com/

  與科莫多巨蜥同屬巨蜥科(Varanidae)的圓鼻巨蜥(Varanus salvator)是一種在我國南方還有分布的巨蜥,它也有一個與“龍”有關的俗名——五爪金龍。

圓鼻巨蜥成年個體 何鑫 攝于馬來西亞

  與科摩多龍不同的是,這個名字中的龍應該是和中華文化中的龍有些淵源。圓鼻巨蜥身體背部呈現黑褐色,上面有數行黃色銅錢狀花紋,這也許就是“金龍”之“金”的來源。

水岸邊的一只圓鼻巨蜥亞成體 何鑫 攝于馬來西亞

  此外,圓鼻巨蜥還很善于游泳,所以也有水巨蜥之稱。當它們在水中暢游的時候,還真是有種游龍在海的感覺。

龍游四海的圓鼻巨蜥 何鑫 攝于馬來西亞

  除了圓鼻巨蜥,在我國南方還有一種體色略淺的孟加拉巨蜥(Varanus bengalensis),它倆同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孟加拉巨蜥體色更樸素一些

圖片來源:https://photospan.blogspot.com/

  除了陸生動物,讓我們把視線轉向水中。

  在魚類家族中,金龍魚、銀龍魚等都是骨舌魚目骨舌魚科龍魚家族的成員。它們在中文里得名龍魚,也許也是拜修長的身形和飄逸的游姿與龍的感覺有幾分相似吧。其實通常所說的銀龍魚,其標準中文名是雙須骨舌魚(Osteoglossum bicirrhosum),英文名是 Silver Arowana,原產于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俗稱為銀龍魚的雙須骨舌魚

圖片來源:https://www.fishlaboratory.com/

  而通俗意義上的金龍魚指的則是原產于東南亞的美麗硬仆骨舌魚(Scleropages formosus),英文名是 Asian Arowana,雖然如今人們已經培育出很多不同人工品系,但野生的金龍魚種群數量稀少,被世界自然物種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EN),同時它還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物種,亟待保護。

俗稱為金龍魚的美麗硬仆骨舌魚

圖片來源:https://i.pinimg.com/

  在海洋中海龍也是以“龍”為名的魚類代表之一,在英文中對應的也是 seadragons。在廣義上,海龍可以指代整個海龍魚目 Syngnathiformes,包括眾多物種。

海龍魚目的系統分類樹

圖片來源:https://www.researchgate.net/

  稍微狹義一點,海龍可以指代海龍魚科 Syngnathidae,人們更為熟悉的海馬其實就是這個科下面的亞科,即海馬亞科 Hippocampinae。最狹義的話,海龍指代的時海龍亞科(Syngnathinae)的動物,與海馬相比,這些真正的海龍身形奇特,的確不負“龍”之美譽。

海龍一身的裝飾常常十分夸張

圖片來源:https://www.australiangeographic.com.au/

  除了脊椎動物,在昆蟲中其實也能找到一些龍的代表,例如在水中游泳生活的龍虱。龍虱是鞘翅目龍虱科(Dytiscidae)甲蟲的通稱,它們主要棲息在田野、水溝、小溪等水體中,是一類掠食性水生昆蟲,全世界幾乎所有的淡水環境都有機會找到它們的身影。

具有卓越潛水能力的龍虱

圖片來源:https://genent.cals.ncsu.edu/

  另外還有屬于同翅目蠟蟬科的成員、長相獨特、喜歡在龍眼樹上生活的龍眼雞(Pyrops candelaria)。龍眼雞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長鼻蠟蟬,十分清楚地概括了它身上的最大特點。

龍眼雞的長鼻子十分醒目

圖片來源:https://img.freepik.com/

  當然,如果再廣義一點,蜻蜓對應的英文名 dragonfly,也正是“飛龍”之意了。

各式各樣的空中“飛龍”——蜻蜓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m/

  除此之外,在昆蟲中還有不少毛毛蟲雖然不具龍名,但也頗具龍姿,例如白帶螯蛺蝶(Charaxes bernardus)的幼蟲,就是著名的宛如一條小龍的毛毛蟲,在春夏天的樟樹上就有機會找到它們的身影。

白帶螯蛺蝶的小龍狀幼蟲

圖片來源:https://wingscales.com/

與幼蟲的形象相比,白帶螯蛺蝶的成蟲就顯得平平無奇了

圖片來源:https://wingscales.com/


|恐龍與龍的不解之緣


  與現生動物相比,在古生物中,以龍為名的動物類群和種類那真是舉不勝舉了,畢竟大名鼎鼎的恐龍,可以說也與“龍”這個漢字互相成就了。大家都知道恐龍的英文 dinosaur,來源于古希臘文,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各式各樣的恐龍永遠是古生物中的明星

圖片來源:https://www.ebay.com/

  其實在古希臘文原意中,dino 的詞源不僅有恐怖之意,還有“極其巨大”的意思。1842年為其命名的英國著名古生物學家、英國自然博物館首任負責人理查德·歐文(Richard Owen),最早主要是基于當時發現的幾具相對巨大的古生物化石而有感而發的。

  對于古生物學中的爬行動物成員,科學界也就約定俗成地使用 saur 這個與蜥蜴含義有關的后綴命名了,例如與恐龍一同生活在中生代的、恐龍家族的親戚翼龍家族(Pterosaur)、稍微遠一點的親戚蛇頸龍家族(Plesiosaur),以及更遠的遠親魚龍家族(Ichthyosaur)和滄龍家族(Mosasaur)等,名字中也都有 saur 作為后綴。

爬行動物家族中各主要成員的關系

圖片來源:https://eartharchives.org/

  此外,與恐龍相差甚遠的、生存于古生代二疊紀的異齒龍(Dimetrodon)和基龍(Edaphosaurus)等在中英文名中也與龍有點聯系。

異齒龍和基龍以及其他近親與人類的體型對比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

  不過畢竟這首先是在西方科學體系下的名稱,在東方世界,日本首先將 dinosaur 翻譯為“恐竜”。別看“竜”這個字看起來有點像烏龜的龜,但實際上,它是“龍”的異體字,在漢字中的讀音還是 long。

日語中的恐龍基本分類

圖片來源:https://th.bing.com

  因此,當中國近代地質學奠基人之一章鴻釗先生將“恐竜”這個詞引入中國時,直接寫為了“恐龍”。之后,伴隨著漢字的簡化,“恐龍”自然也就變為了“恐龍”。與之相關的其他爬行動物,也就自然在中文中都使用了“龍”這個漢字。

分別生活在中生代三個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的典型恐龍代表

圖片來源:https://cdn.britannica.com/

  于是在如今我們的大眾視野中,霸王龍、梁龍、三角龍、劍龍、甲龍等名字早已家喻戶曉。這些恐龍也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互相成就。

這具暴龍(霸王龍)模型是上海自然博物館最受歡迎的展項之一

圖片來源:https://www.smartshanghai.com/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古生物學奠基人楊鐘健在上世紀30年代在云南發掘出祿豐龍,開創了第一次由中國人命名的恐龍后,如今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發現并命名恐龍最多的國家。

電影《無問西東》的截屏就展現了當時在西南聯大工作的楊鐘健進行祿豐龍研究的收獲

  馬門溪龍、青島龍、山東龍、永川龍等名字承載了很多人兒時的記憶。而楊鐘健院士的畫像至今也也與達爾文、歐文等一起并列展示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

  而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至今,隨著中華龍鳥、中國鳥龍、尾羽龍、北票龍、小盜龍、寐龍、羽王龍等帶羽毛恐龍化石的發現,中國科學家們的研究已經刷新了我們對于恐龍世界的認知,改寫了恐龍與鳥類之間的關系,甚至如今我們可以在科學的角度說,地球上現存的1萬多種鳥類就是我們身邊活著的恐龍,也就是鳥型恐龍,在白堊紀末期遭遇大滅絕已經消失殆盡的只是非鳥恐龍(Non-avian dinosaurs)而已。

陸生脊椎動物類群的演化

圖片來源:https://id.elsevier.com/


|古生物中的龍


  當然,在科學分類上,恐龍指代的其實是恐龍總目(Dinosauria),它們和近親翼龍目(Pterosauria)共同組成了鳥跖類(Avemetatarsalia)。而鳥跖類又與包括現生鱷類在內的偽鱷類(Pseudosuchia)共同組成了主龍類(Archosauria)。

主龍類的成員

圖片來源:https://www.researchgate.net/

  如果再往上看分類階元,那么涵蓋了蛇頸龍亞目(Plesiosauroidea)和上龍亞目(Pliosauroidea)的蛇頸龍目(Plesiosauria),就和主龍類同屬于主龍形下綱(Archosauromorpha),這個下綱里甚至還包括了如今在地球上依舊繁衍生息的龜鱉類,也就是龜鱉目 Testudines

蛇頸龍目的成員代表

圖片來源:https://blog.everythingdinosaur.com/

  這其實是很有趣的一點,畢竟我們雖然不把現生的某某龜和鱉稱作某某龍,但在中國古典文化中,龍生九子中的第六子——赑屃(bi xi),又名霸下,就與龜類的形象十分相似,在一些名勝古跡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它馱著石碑的造型。

貌似龜而好負重的赑屃

圖片來源:https://www.cbaigui.com/

  至于白堊紀晚期才崛起的滄龍類,在分類學中指的是滄龍超科(Mosasauroidea),再往上屬于有鱗目(Squamata)動物,也就是說,滄龍其實是現代的蛇類和蜥蜴的近親。

滄龍與蜥蜴和蛇類的聯系

圖片來源:http://www.prehistoric-wildlife.com/

  有鱗目動物加上現在世界上仍然有唯一生存代表、屬于喙頭目(Rhynchocephalia)的喙頭蜥,也叫斑點楔齒蜥(Sphenodon punctatus),它們一起組成的分類單元叫做鱗龍形下綱(Lepidosauromorpha)。

看似普通平平無奇,但與其他蜥蜴相去甚遠的喙頭蜥

圖片來源:https://www.britannica.com/

  沒錯,這個鱗龍形下綱和我們上面提到的主龍形下綱,共同組成了被稱為蜥類(Sauria)的爬行動物演化支。

蜥類的幾大演化方向

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

  至于魚龍類,在分類學上是魚龍超目(Ichthyopterygia)成員的泛稱。

魚龍超目的代表成員

圖片來源:https://www.researchgate.net/

  它們與蜥類共同組成了雙孔亞綱(Diapsida)。說到這里,已經能夠涵蓋我們一開始所提到的大多數名字中含“龍”的動物成員了。

魚龍超目的演化路線上的代表

圖片來源:https://www.deviantart.com/

  不過還差異齒龍(Dimetrodon)和基龍(Edaphosaurus),它們屬于盤龍目(Pelycosauria),是古生代晚期的合弓類羊膜動物,與其說它們的名字里帶“龍”,還不如帶上“獸”更合適。

從盤龍目到哺乳動物的演化

圖片來源:http://palaeos.com/

  因為,我們人類所在的哺乳動物大家族其實和它們的親緣關系并不遠,即都屬于合弓綱(Synapsida)。在古生物學中,那些屬于這個類群的動物基本上也都在中文名稱的結尾以某某獸進行稱呼。

合弓綱的動物名字通常都是以獸為結尾,這也反映了它們與哺乳動物的關系

圖片來源:http://www.feenixx.com/


|中國龍與西方龍


  說起中國龍,那也就不能不提西方神話傳說中的“龍”,也就是 Dragon 這個詞所對應的本體。

  在外形上,西方龍最大的特征是擁有一對與蝙蝠相似的巨大膜狀翅膀,西方龍正是通過扇動這對翅膀進行飛行的。不過對于通常的西方龍而言,它們除了這兩個翅膀外,還擁有正常的四條腿,也就是說它們擁有六個肢體。

西方龍與中國龍

圖片來源:https://www.whguo.me/

  對于西方龍的其他身體特征而言,不難看出其中充斥著大量的爬行動物特征。但無論是現生的爬行動物還是古生物,都沒有長著四條腿,額外還長有蝙蝠一般翅膀的案例。

假想的西方龍身體解剖圖

圖片來源:https://dragon-vibe.com/

  其實從科學的觀點來看,長有六個肢體,在陸生脊椎動物家族中是不可能有的,因為所有的陸生脊椎動物都屬于四足動物,它們都是從自己的魚類祖先那里集成了一對前足和一對后足,其演化來源分別是魚類身上成對生長的胸鰭和腹鰭。

翼龍、鳥類和蝙蝠的翅膀都來源于前肢

圖片來源:https://encyclopedia.pub/

  對于陸生脊椎動物中,在演化中相繼實現飛行的翼龍、鳥類和蝙蝠三個成員,都是以犧牲前肢的基礎運動能力,而將其改造成翅膀,最終實現鼓翼飛行的。

翼龍、鳥類和蝙蝠的翅膀對比

圖片來源:https://www.sciencemill.org/

  當然,神話傳說也不能太較真。如果細究起來,西方龍也能囊括一個龐大的家族,各式各樣的“龍族”成員,也是各有故事。

西方龍族的成員

圖片來源:https://www.reddit.com/

  有關西方龍的傳說故事,在許多歐洲文化中都有自己的體現。在大多數時候,這些西方龍都具有例如噴火這樣的強大法力,并且常常代表著邪惡。

西方龍在傳統中常常與人為敵

圖片來源:https://www.whguo.me/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歐洲龍已經代表愈發中性化,甚至正面化,例如威爾士旗幟上的紅龍。而在現代的一些作品中,例如《哈利·波特》中的龍,龍已經完全屬于正面角色了。這就讓我們能聯想到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在恐龍家族中,鳥臀目 Ornithischia 厚頭龍科 Pachycephalosauridae 中有一個龍王龍屬 Dracorex,其模式種就是霍格沃茨龍王龍 Dracorex hogwartsia。沒錯,這個名字就是用于紀念《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

陳列在美國印第安那兒童博物館的霍格沃茨龍王龍化石

圖片來源:https://dktix1rrcd7mv.cloudfront.net/

龍王龍的形象復原,的確有點典型“歐洲龍”的感覺

圖片來源:https://images.dinosaurpictures.org/

  正是由于在許多方面,中國龍都與西方龍相差甚遠,所以,不少有識之士也一直在建議,中國龍不應該對應翻譯成 Chinese Dragon,而是應該直接音譯為“lung”、“long”或者“loong”。

中國龍

圖片來源:http://www.loong.ca/

  而事實上,無論是西方龍還是我們自己的中國龍,都早已從高高在上的神話故事中走出,來到大眾文化中了,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熟悉著獨具魅力的中國龍形象。

  作為“龍的傳人”,我們當然也需要了解中國龍的前世今生,同時也更有義務將這些博大精深的中國故事在龍年傳向五湖四海!

  值此甲辰龍年新春之際,恭祝各位朋友龍騰四海、龍年大吉!龍行龘龘,前程朤朤!


【這是第十年給大家講述屬相故事啦!】

在校園飛奔的短耳兔是什么兔?華東師大新春科普來了

一文全知!讀完這篇華東師大科普,讓你“如虎添翼”

讀懂這篇最“牛”科普,華東師大助你牛氣沖天!

ECNU生肖科普:與我們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家族”之一

ECNU生肖科普:讀完這篇硬核科普,保你“諸事大吉“!

ECNU生肖科普:在生物學分類上,狗狗是狼的亞種…

ECNU原創|雞:我才是物種馴化的最大贏家!

ECNU原創|大圣的家譜

ECNU原創|羊的親戚們!(多圖)



圖文|何鑫 編輯|吳瀟嵐、唐敏、史佳妮 編審|郭文君


大发扑克网址| 澳门顶级赌场手机版| 百家乐官网连线游戏下载| 最好的棋牌游戏平台| 波音现金网| 丰禾娱乐城开户| 公安县| 威尼斯人娱乐城网址是什么| 澳门百家乐常赢打法| 广州百家乐筹码| 龍城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博狗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发888 打法888 大发官网| 棋牌娱乐游戏大厅| 财神真人娱乐城| 大发888真钱游戏娱乐城下载 | 百家乐官网有电脑游戏吗| 百家乐官网赌博机怎么玩| 百家乐官网追注法| 百家乐官网那个娱乐城信誉好| 百家乐官网分析网| 王牌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公式书| 威尼斯人娱乐场官网网站是多少| 青岛棋牌室| 百家乐官网压分技巧| 赌百家乐官网庄闲能赢| 百家乐长龙有几个| 免费百家乐统计软件| 六合彩玄机| 澳门百家乐官网赢钱| 百家乐官网走势图解| 百家乐官网赌博规律| 网上百家乐哪里| 百家乐官网楼梯缆| 打百家乐的技巧| 不夜城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济源市| 百家乐官网超级市场| 百家乐官网大转轮| 乐百家乐彩现金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