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到!這欣欣向“龍” 其樂“龍龍”的氣氛,就是不一樣。大年初三,華東師大特別策劃帶你探遍校園,上演一場精彩的“尋龍記”!
|意外巧妙龍!化學分子龍形結


"Mechanical tightening of a synthetic molecular knot" Calvaresi M, Duwez A S, Leigh D A & Zhang L et al. Chem, 2023, 9(1): 65-75. 科研單位: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分子龍形結的靈感創意,出自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兩位研究員張亮、李大為(David A. Leigh)課題組2023年發表在Chem期刊的科研成果Mechanical tightening of a synthetic molecular knot。該研究由華東師大分子納米拓撲實驗室與比利時列日大學、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科研人員合作,利用單分子力譜技術揭示合成金屬分子結應力響應行為,為進一步開發拓撲材料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

“這項研究成果的分子結形態酷似一條龍,我們便把它演變成工作室2024年的新年賀卡設計。”張亮介紹道:“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龍是力量的象征。合成分子結結構相較于生物大分子結結構,不僅有著更緊密的結構,也擁有更好的力學性質。在傳統龍形結的啟發下,我們根據龍在空中盤旋纏繞的形象設計了分子龍形結,用以展示合成分子結纏繞結構和優異的力學行為。”
|魔幻生趣龍!上海地鐵線路中的生肖龍

華東師范大學地圖研究所2024龍年賀卡

由于道路網形態、結構、密度的差異,后面的生肖能否完成構型,充滿了挑戰
地理科學學院地圖研究所唐曦教授介紹,這張地鐵線里找辰龍的賀卡創意來自英國地鐵圖周邊文創find animals on tube maps。“我們是國內最早參與這個活動的學術團體,華東師大地處上海,2018年起我們就用上海地鐵圖來尋找十二生肖。”唐曦說。
地圖作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以及與繪畫、音樂并列的人類三大通用“語言”,在支撐地表圈層要素的空間問題研究,完成基于位置的定位導航功能之外,在人文藝術等領域還扮演著更多樣的角色,妙趣橫生。
|如“甲”包換龍!在中文數據庫看龍字演變
除了能在由華東師大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打造的智能檢索網絡數據庫中輕松獲取“龍”字演變過程外,中文系講師許可還要跟你談談最近大火的“龘”(dá)字從何而來。
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兩個“龍”拼合在一起的“龖”(dá)字。中國古代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把它解釋成“飛龍也”。《說文解字》是東漢時期的許慎所作,這說明漢代人已經開始使用“龖”字。
從“龍”到“龖”的變化,印證著中華民族對客觀世界發展規律的理解不斷深入。甲骨文的“龍”字,幾乎與“龍星”星宿的排布一致。《周易·乾卦》,講到“龍星”的六種形態,而這六種變化的“龍星”星象與時節韻律相關,因此古人認為“龍”兼陰陽,《說文》收入的“龖”字,就是能陰能陽的“龍”,在“飛行”過程中,實現“陰陽”轉換之貌。
成書于南朝梁武帝時期的字書《玉篇》中,收錄了“龘”字,其實就是“龖”的異體字,主要表現龍騰飛的樣子,寫三條龍還是兩條龍,在表意上是沒有什么區別的。
事實上,“龘”字至今仍不屬于現代漢語常用字和通用字,在《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中都找不到它。
不過,這并不影響“龘”被重新“啟用”。從上古圖騰到吉祥瑞符,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龍”字已逐漸演變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與文化符號,與“龍”相關的漢字也大多在人們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吉祥印記。
|寶藏龍!華東師大博物館館藏中的龍

龍紋瓦當
朝代:明早期
尺寸:直徑18.6厘米
據華東師大博物館編《中國古代磚瓦》記載,瓦當當面龍紋中龍呈飛舞狀,腿部粗壯,五個龍爪剛勁有力,龍麟立體感十足。該瓦當延續了元代瓦當上龍紋龍首在瓦當正中的設計特點,龍身上紐后至頭頂的形態,至遲屬明代早期器,極有可能為洪武時期瓦當。

雙龍瓷壺 唐

黃釉暗刻云龍紋碗 清

暗刻龍紋(圖片來源網絡)

夔龍玉佩(中) 清

龍紋瓷盆(數字展廳)

鐎斗

玉帶鉤 明


光緒三十二年
安徽裕皖官錢局銅元票(一千文)正反面

更多藏品可移步位于華東師大普陀校區圖書館十樓的歷史文物博物館和古錢幣博物館參觀
|民族風龍!“海上風”民俗博物館館藏中的龍

越南東胡年畫一對:迎龍

少數民族的龍紋繡:母子龍

上海土布中的曲龍紋:穿在身上的龍
龍文化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標志性文化符號,是各民族共同的信仰。無論北方還是南方,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無論遠古還是當下,龍都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敘事與信仰對象。龍文化的發展容納古今中外文化精華為一體,與時俱進,生生不息。
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民俗學教授田兆元還介紹說,“在校園里,每年端午節的舞龍表演是師生們的保留節目。游龍穿騰、盤龍嘯天,大家團結合力,氣氛熱烈、催人奮進。舞龍不僅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也是華夏精神的象征。”


社會發展學院師生舞龍表演

華東師大國際學生舞龍隊
|繽紛多彩龍!年輕設計師筆下的百態神龍

設計學院公共藝術專業2023級碩士生陳文婧
作品說明:以甲骨文中最具代表性的“龍”字樣式為主體靈感,用掐絲琺瑯手法結合祥云圖樣繪制而成,掐絲琺瑯工藝和甲骨文都是中國文化中璀璨的一支,將兩者相結合創作旨在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喜迎龍年。

設計學院2022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何藝煊
作品說明:以繁體字“龍”為基礎,通過加大粗細筆畫之間的對比、將特定筆畫夸張、賦予龍身上特征部位的變形,以擠壓填補臨近筆畫的方式凸顯特定筆畫的特征。
筆畫過渡自然,連筆仿佛一氣呵成,反復斟酌筆畫之間的負空間以及每個筆畫走向上的勢來達到整體的平衡。仿佛有一股無形的“龍氣”在字間流淌。

設計學院2022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史威
作品說明: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窗花,在此同時融入當前先進的AI繪畫技術作為設計手法,進而創作龍字圖案,交織現代與過去、科技與文化。

設計學院2022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王一安
作品說明:以繁體字的龍為設計原型,將現代性的字形與傳統龍紋結合,形成極富沖擊力的視覺效果。右側金龍靈感來自于明朝戧金紅漆云龍紋,盤踞其中,昂首眺望,寓意“祥龍昂首,萬象啟新”。

設計學院2021級數碼藝術專業楊真
作品說明:將書法的方式與立體字的表現形式相結合,保留一定傳統文化風格的同時體現出未來感與科技感,龍頭延伸至畫外,增加作品呼吸感與整體性,參考了版畫所具有的獨特技法與效果著重刻畫了龍鱗的紋理,致力于用創新的方式達到更好、更新、更有效地宣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效果。

設計學院2022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郭宜伽
作品說明:將“龍”字的筆畫進行了分解與重構,以銳利的筆觸開頭,飛揚的龍爪為尾,起落筆處用金色點綴,在呈現中國方正傳統的同時兼具現代感;尾部節節上揚的龍爪寓意著對龍年“龍行大運,步步高升”的祝福。

設計學院2022級產品設計專業碩士生林鵬
作品說明:《龍-龍年》采用中國書法的表現形式,將“龍年”兩個字巧妙融合,體現了漢字之間的奇妙聯系和強大包容性,也借此形式表達了對龍年的美好祝福:萬物包容,相伴相生,美美與共。

設計學院2022級產品設計專業碩士生林鵬
作品說明:《龍-我能》靈感來源于龍字的繁體書法書寫形式,作品利用傳統書法的表現形式,將“龍”字拆分成“我能”二字。在“龍”字中融入“我能”,展現了龍字的精神內涵,也表達了對龍年、對所有人的美好祝愿:龍年,我能。
|瀟灑自如龍!名家名師潑墨書龍

美術學院張索教授 書

美術學院顧琴教授 書

美術學院崔樹強教授 書

美術學院王客副教授 書

華東師范大學教職工書畫協會會長周蔚蔚 書
|數智龍!AI生成龍 場景任自由






作者:張文斌
軟件工程學院2023級本科生
使用網站:Tiamat AI,Copilt Designer

作品名稱:山海神龍
作者:熊曉薇 曲昇靜
指導老師:章文
使用工具:AIGC圖像生成平臺midjourney
|中國龍也是國際龍!新春游園會共寫漢字龍


Diana wasike,肯尼亞

蘇佳藝 Su San Di 緬甸

楊萍銀Kyi Pyar Tun 緬甸

陳鈺萍Vivi Lya 印尼

劉彥姊 中國
國際學生的書法老師王凱表示,龍作為圖騰和中國文化中的精神物化的一個存在,是正義、力量和自由的象征,它和其他生肖帶給留學生們的感受完全不同,也使學生在書寫過程中特別愿意將這種情感上的寄托用圖像化的手法來表現出來。
因此,動勢強的、帶有飛白的藝術家字體,是她比較推薦的。在弘揚了傳統節日文化的同時,也能讓同學們想象力和書法的結構和運筆相結合,感受其中絢麗多彩的美。

帶有龍字的對聯,也深受同學們喜愛。比如:龍騰盛世春光好,龍舞華夏喜氣洋;又或者春滿九州添福壽,龍騰四海展宏圖;鳥語花香迎盛世,龍飛鳳舞報新年等等。
這些文字包含了書寫者對未來的寄托和期許,也使師生們在創作和欣賞過程中被賦予了勇氣和力量,并將這份熱情延續到未來工作生活的每一天。
朝暮輪轉,時歲盛新。華東師大匯福尋龍,祝大家新的一年乘龍破浪,龍行萬里!

采寫|呂安琪 視頻制作|張文斌 通聯|馮舸、孫凡丁、郭瑞、陳素君、楊青、林丹
編輯|沈韻婷、喻安琪 編審|吳瀟嵐、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