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軟件學院創院院長的何積豐也告訴師生,“人工智能時代急需軟件支撐是我們的機遇……”

“人工智能是無法解釋的,因此也無法被信任。”在2007年圖靈獎得主約瑟夫·斯發基斯(Joseph SIFAKIS)看來,當前AI發展中,“我們的汽車還遠沒有達到任何情況下都能完全自動駕駛的狀態。”
作為2024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智能科學大會的主旨報告人,這位出生于希臘克里特島的自主系統領域頂尖專家,在臨港中心頂科論壇正式開講前,先期到滬為剛剛入駐臨港的上海高校師生“預報告”,聊起對人工智能的“冷思辨”。

約瑟夫·斯發基斯報告。
在頂科論壇開幕日之際,位于臨港新片區的華東師范大學滴水湖國際軟件學院迎來了一張張年輕的面孔,51名教師和165名本碩博學生來到這座充滿活力、激勵創新的未來之城,共同開啟嶄新的學習和研究之旅。入駐后,滴水湖國際軟件學院的首批師生就共同參加了“麗娃之AI”滴水湖論壇(第一講)。作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榮譽教授,約瑟夫·斯發基斯為師生們帶來報告《系統工程與AI結合的趨勢(Trends in Systems Engineering with AI)》。

今年頂科論壇首次開放公眾參會通道,為高校院所等定向開放現場參會名額,迎來各方專業觀眾參與。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斯發基斯教授對當今人工智能參與自動駕駛持審慎態度,因為國際上對自動駕駛汽車并沒有實施嚴格的認證規則,而對自動駕駛而言,實現可信性是非常復雜和非常困難的問題。實際上,由于環境的復雜性、汽車的動態性,汽車遇到的實時問題比飛機都難。“盡管我們一直在取得進展并且速度不慢,但短期內建立真正的自主系統可能性很低。”他認為,自動駕駛汽車跟烤面包機一樣安全的話,預計也許需要幾十年。

“作為入駐臨港的首批學生,能與年輕的學院開啟一次全新的創業之旅,我覺得十分幸運,要在這里認認真真地做出點成績。”華東師大2024級博士研究生姜嘉儀眼神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現在智能化軟件工程實驗室從事課題研究的她表示,臨港新片區不僅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自然環境優美,更在政策扶持、產業集聚等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為師生們的學習、科研和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空間和舞臺,努力探索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

據悉,滴水湖國際軟件學院以行業學術包為載體,聯合行業企業共同開設理論和實踐課程,首批建設10個行業學術包;科研組織方面,則首批建設1個高等研究院和8個工程技術實驗室。同時,新學院與中科創達、江波龍、華大九天、商湯科技、觀安信息、滴水湖AI創新港、知從科技、擎翌智能等8家企業攜手,啟動首批學生實習實踐基地,為臨港產業發展培養急需的高素質人才。

現任臨港片區數據跨境服務中心主任的丁睿,是華東師大軟件工程學院首屆畢業生。22年前,丁睿懷揣著對“軟件技術改變世界”的憧憬,邁入軟件學院大門;而今看到母校在臨港再創業,她也深感振奮,“開拓創新、勇立潮頭的精神深深印刻在每位師大軟件人的基因之中。”

華東師大黨委書記梅兵為何積豐院士頒發聘書
何積豐院士和曹珍富教授當天被聘為滴水湖國際軟件學院的“求實講席教授”,作為軟件學院創院院長的何積豐也告訴師生,“人工智能時代急需軟件支撐是我們的機遇,當前軟件人才培養模式要跳出傳統,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適應國家需求和時代需要。”他鼓勵青年教師和學生勇敢探索科學前沿,走到企業中去,把學術研究和工業實際問題結合在一起,解決產業界真實問題。
閱讀原文
記者丨徐瑞哲 徐心成
來源丨上觀新聞
編輯丨王越月
編審丨郭文君
更多閱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華東師大去臨港了,首批師生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