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大“教育筑夢”計劃自2021年啟動以來,致力于幫助基礎教育一線校友實現教育夢想,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23日獲悉,該校音樂學院師生連續三年幫扶湖南醴陵佛年小學,建設鄉村學校夢想合唱團,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擴大對中西部地區音樂教育的幫扶力度,為夢想合唱團編創具有當地特色的原創或改編作品,提升當地的音樂美育水平。
《時令謠》就是由音樂學院“教育筑夢”項目團隊成員王青青老師根據湖南江永非物質文化遺產“女書”民謠改編。為紀念前身學校之一——大夏大學建校100周年,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的“大夏之光”主題廣場音樂會上,來自湖南醴陵佛年學校、湖南江永一中、貴州遵義白鷺湖小學3所學校的師生代表來到現場一起表演《時令謠》。
據悉,王青青老師為江永的中小學生編創了多首作品,既為實現孩子們的音樂夢想,又將“女書”民俗文化以合唱的形式進行傳承、發揚。
“住在河邊的人,成就為光榮的師大人,從大夏河到麗娃河,從麗娃河到櫻桃河,傳道授業,孜孜以求”……據悉,“大夏之光”主題廣場音樂會,以音樂盛宴追溯弦歌不輟的百年辦學歷程,弘揚大夏大學精神傳統。師生合唱承載時代記憶的歌曲,共同追憶大夏大學“師生合作”精神等,一同呈現百年大夏的輝煌歷史。
“大夏之光”主題廣場音樂會在配樂朗誦《住在河邊的人——致大夏百年》中拉開序幕。整場音樂會上,女聲獨唱《我和我的祖國》、混聲合唱《期待的遠方》、小組唱《赤水河清又清》等多項表演藝術地詮釋了華東師大師生的家國情懷和大夏大學在貴州辦學歷史,配樂朗誦《住在河邊的人——致大夏百年》、雙鋼琴演奏《紅旗頌》、交響樂《追尋》展現對祖國的歌頌。校園民謠《愛在華師大》、交響合唱《畢業歌》等,在驪歌奏響之際畢業生們心神搖蕩。

師生演唱傳遞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堅定信念。(華東師范大學供圖)
校方表示,一系列精心設計的音樂曲目包含了從家國到天下、從過去到未來、從理想到現實的多重元素,激情澎湃地展現了華東師大的精氣神和大格局。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組建的第一所社會主義師范大學,華東師大的“精神之河”里延續著大夏百年教育救國和教育興國的血脈,以一流教育家精神辦世界一流大學是華東師大人矢志不渝的夢想。演出中,華東師大華韻合唱團和教育筑夢合唱團代表在譚雅如老師的指揮下,演唱了《期待的遠方》和《時令謠》,歌曲傳遞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堅定信念。
音樂會上,由張詩玥領唱的小組唱《赤水河清又清》,生動再現了大夏大學在戰火紛飛年代的堅韌與力量,大夏大學當年在赤水艱苦卓絕的辦學經歷,融合在對赤水河自然和人文風景的吟誦之中,深深觸動了每一位聆聽的觀眾。
據悉,該團隊獲評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活動特等獎團隊。在采訪中,華東師范大學方面介紹,該團隊成員以音樂學院學生為主,依托西南地區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走過西南地區的三省十地,對紅色歌謠資源進行深入挖掘,收集整理紅色歌謠2000余首,精選100首編纂成《貴州紅色歌謠集》,現已被列入貴州省委宣傳部“多彩貴州”重大文化工程項目。該團隊所完成的項目《傳唱百首紅色歌謠,傳承百年信仰力量》獲得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活動特等獎。

華東師大華韻合唱團等唱響歌曲。(華東師范大學供圖)
在音樂會上,華東師大華韻合唱團、教工合唱團、櫻河之聲青年合唱團、大夏書院“新聲”合唱團以及中小學生代表在指揮譚雅如的帶領下,共同演繹了《畢業歌》和《大夏大學校歌》。
閱讀原文
記者丨陳靜
來源丨中國新聞網
編輯丨王藍萱
編審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