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同富裕背景中的教育強國建設”為主題的國家教育宏觀政策論壇年會(2022年),11月18日在滬舉行。
論壇由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聯合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經濟實驗室、教育人口實驗室共同舉辦,由大會報告、思想碰撞與青年交流三大板塊組成,集思想性、政策性與實踐性為一體,亮點滿滿。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與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王平向大會致辭,由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梅兵主持。劉昌亞表示,共同富裕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共同富裕宏偉目標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加快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和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年會邀請教育學、經濟學、哲學、社會學、政治學、人口學和公共政策等各學科權威專家以及相關專家型領導做大會報告,討論交流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理論和政策問題。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在以“共同富裕:職業教育的貢獻與使命”為題的報告中透露,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形成了緊盯產業的涵蓋1349個專業的新版職教專業目錄;從新方位、新格局、新使命、新價值、新概念、新語系、新生態等角度闡述現代化職業教育如何服務于黨的第二個百年目標。
浙江省副省長成岳沖以“教育推進共同富裕:浙江的做法與思考”為題,介紹浙江省如何圍繞優質均衡目標、突顯產教融合、采取超常規舉措、大力發展終身教育與強化數字賦能等方面逐步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教育強省進程。
湖北省人大副主任、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的報告以“我國離教育強國還有多遠”為題,闡明了教育強國本質上是指一個國家具有強大的國家教育能力,能夠全面地確保人的現代性增長,認為我國教育近幾年表現出較好的持續發展,但與世界教育強國之間仍存在較大的差距。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認為,我國教育不平等問題仍然嚴重,主要體現在教育代際流動性下降、城鄉教育差距仍然顯著等,推動共同富裕需要在制度層面推動教育公平。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童世駿以“教育要為人民的‘精神富有’做出新貢獻”為題,從哲學視角思考教育如何助力共同富裕,認為我們現在處在“富而教之”的階段,此后應進一步考慮“教而貴之”,即通過教育讓個體更有尊嚴。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指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至關重要。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具有社會主義因素和中華文化因素兩個重要特征,其本質應是人民的現代化,應投資于人民,必須超前發展,發揮它的基礎性、先導性、長期性、積累性功能,從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年會“思想碰撞”板塊,設置了“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的內涵特征、本質要求”“教育強國建設的思想、人口和人才基礎”“教育強國促進共同富裕的機制和路徑”“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精神文明共同富?!彼膫€專題,討論共同富裕背景中教育強國建設的關鍵議題。
論壇設有教育戰略智庫青年專家交流環節,通過專家推薦、青年人才自薦方式,經過遴選,邀請51名青年學者參會,并特別邀請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職教學會會長魯昕與青年學者深入交流。
閱讀原文
記者丨姜泓冰
來源丨人民日報客戶端
編輯丨趙一航
編審丨戴琪
更多閱讀:
澎湃新聞丨共同富裕背景下如何建設教育強國?學者闡述觀點
中國教育報客戶端丨國家教育宏觀政策論壇年會(2022)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