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蕭圣霖來大陸和父母生活已快20年。2023年新春,他們一家仍然選擇留在上海過年。

蕭圣霖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游玩時的門票留念。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 供圖
蕭圣霖的童年是在臺灣嘉義度過的,說起童年,他想到一個故事。
那是蕭圣霖還在念國小的時候,他和姐姐、弟弟一起,平時主要由奶奶帶。有天,奶奶去巷子口和人聊天了,小孩嘴饞想吃冰,碰上巷子口的小攤沒出來,一來二去,姐弟們就決定來個大冒險,私自去城中買冰。

蕭圣霖和朋友、弟弟一起爬陽明山。
那時弟弟才上幼兒園,但也被派出來打掩護。蕭圣霖和姐姐二人蹬著小車,騎了足有半個小時,又緊張又興奮。只是他們不知道,另一邊的弟弟沒能瞞住,他們的行徑被媽媽知道了。回程的路上,他們提著還沒化掉的冰,撞到了來尋他們、急得差點要報警的媽媽。
2004年,因為父母工作原因,蕭圣霖從臺灣嘉義轉來上海虹口的一所小學,留一級,念四年級。那年他十歲,如今,蕭圣霖已是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21級的博士生。
姐姐和弟弟當年也一并來了上海,說起臺灣,多成童年往事。2007年前后,奶奶過世,也成了回憶里難以割舍的故人。記憶中,有姐弟三人一起去家附近的大草地看花、捉小蟲子,有奶奶領著他們去遠一點的中正公園玩,有正月初一搶“頭香”、端午包粽子、中秋吃烤肉。
臨近過年,蕭圣霖向澎湃新聞記者回憶起了這些故事,而在他眼里,十數年來上海的發展則是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越來越多的地鐵線路讓城市生活更為便捷。如今,蕭圣霖的課業生活也非常忙碌,1月20日,他才放下手里的實驗返家,與一家人在上海過了年,父母姐弟也都在這里。
每年過年,蕭圣霖的父母會在除夕夜去廟里,等到大年初一的零點拜一拜,祈福這一年健康順遂,蕭圣霖此前也跟去過幾次。正月里,他們一家會在白天出去走走逛逛,晚上再去各家串門吃飯,比如一些同樣在上海過年的臺灣朋友家。

陽明山上遠眺。
蕭圣霖介紹,還有個特別的習俗被保留下來:在除夕一早,家里會煮上八、九道菜,白天拿來祭祖拜拜,到中午吃飯時,會把一些菜拿春卷皮包了,在里面加上花生打成的粉、白糖等,做成臺灣春卷,“又咸又甜的口感。”
隨著疫情防控優化調整,蕭圣霖打算在2023年再回臺灣一次,而上一次回臺則要追溯到2018年底到2019年初時了。那時他有手續要辦,投宿在臺灣的舅舅家,也趁機去臺北找了大學時的朋友,一起爬陽明山、看臺北故宮博物院。“那些路、夜市,都還是我熟悉的樣子。”蕭圣霖說。
此前臺灣疫情較為嚴重時,他心里也掛念著在臺灣的舅舅等親屬,所幸他們都早已“陽康”。2023年春節之際,他還是想把跨越海峽的祝福送給這些家人,祝詞樸素但真摯:“祝身體健康,恭喜發財,新年快樂。”
閱讀原文
記者丨鄒佳雯
來源丨澎湃新聞
編輯丨趙一航
編審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