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變老對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件很失落的事,因為從退休的那一刻起,仿佛不再被社會所需要。可今時不同往日,變老對很多老人而言意味著新生活的開始,越來越多的老人會選擇到老年大學學習的方式,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人生價值。
作為一個深度老齡化的城市,上海的老年大學一度成為“學位難求”“最難報名”的學校,老年人甚至讓子女來幫忙“秒殺搶課”。面對如此高漲的老年求學熱度,最近國家老年大學正式成立,一下子就開出了40.7萬門課,這又會給老年教育帶來怎樣新的改變和挑戰呢?
免費“云課堂”,你想得到的課程這里都有
國家老年大學的“云課堂”究竟怎么學習?也許很多老年人還不太清楚。其實,只要打開“國家老年大學”的網站,點擊進入課程學習,只要年滿50周歲用手機注冊就能開啟免費的“云課堂”學習。從周一到周五,每天上下午各一門課程,有《歌唱與識譜》、《智能手機(基礎運用)》、《京劇》、《太極拳》……每一次學習后,老年人都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

其實,除了“云課堂”之外,在“國家老年大學”的網站上,還有大量無需注冊就能學習的各種各樣的免費課程,由全國各地開放大學、委辦局、科普機構等制作,比如上海開放大學的《二十四節氣與民俗文化》、科普中國的《氣候變化和地球生態》、國家體育總局的《健身氣功八段錦》……
上海65歲的張阿婆得知國家老年大學有網上課程,就迫不及待地認真看起了《英語思維》,因為前幾年開始腿腳不便,張阿婆便不再去線下老年大學學習,如今的線上開放課程讓她感到很驚喜,“全國各地的特色精品課程都能學習,視野更加寬闊了,更豐富了在家老人的精神生活。”

網上課程雖好,但老人更愿意線下上課
老年人會不會上網課?愿不愿接受網課?很多人也許有這樣的困惑,但其實在過去的三年里,上海老年大學的同學們都是在家上網課,因此很容易接受這樣的形式。
但老年人也像普通學生一樣,更渴望線下教學。“一個人在家對著電腦學習,當然沒有跟同學們在一起,與老師面對面互動有意思。”56歲的朱阿婆說,“人需要社交,老年人也需要社交。當然,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但面對面及時反饋的學習才最有效。”朱阿婆表示,雖然有網上免費的學習課程,但自己依然會選擇線下學習,網絡課程可以作為一種補充。
事實上,國家老年大學不僅面向全國老年人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活動,更是為全國各級各類老年大學提供資源共享、教學指導和公共服務。目前,已有8000余名教師進入國家老年大學的師資庫,圍繞休閑娛樂、主動健康、技能提升和銀發圓夢四個方向,提供形式豐富的老年教育服務。全國各地老年大學的教師們也可以在教學資源庫里取長補短,讓線下課程變得更加豐富精彩。
專家:無圍墻大學,學習資源延伸到村鎮
目前,國家老年大學已初步建成全國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匯聚了40.7萬門、總計397.3萬分鐘老年教育課程資源,還打造了國家級老年教育資源庫,為未來向全國老年教育機構推送優質資源提供保障。截至2022年底,開放大學已有30所分部成立省級老年開放大學或專門機構,在基層設立超過5.5萬個老年教育學習點。
那國家老年大學成立究竟意味著什么?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教授李家成認為,這是老年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我國城鄉老年教育體系將進一步完善,更多老年人將受益于老年教育發展。特別是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開放辦好老年大學,乃至與世界共同推進數字化背景下老年大學資源共享,將使所有愿意學習的老年人有機會參與,能學習到海量的課程,更能自主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
“辦好國家老年大學,使之成為人民群眾喜愛的無圍墻大學。”在李家成看來,“隨著我們把老年大學真正辦成家校社無邊界大學、合作大學,更多社會資源將被匯聚,提供給老年人的學習資源將直接延伸到鄉鎮(街道)、村(社區),更多老年人將有機會報名入學,這將深刻改變目前老年大學較多建立在城市和發達地區的現狀,從而實質性服務于每一位普通老年人。”
閱讀原文
記者丨荀澄敏
來源丨周到上海
編輯丨王越月
編審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