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衛組織定義,傳統醫學有別于現代醫學的主流體系,往往利用基于植物、礦物的藥物,或精神療法、肢體療法等。事實上,傳統醫學并不是中醫所獨有的,從古埃及到古希臘,他們都曾經擁有自己的傳統醫學,但后來為何不見了,或者說變成“西醫”了?日前,在為期5天的全國性研究生論壇上,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特聘教授陳衛平給中醫學子上了一課。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中醫源遠流長,商代發明了湯液,西周有了食醫、疾醫、瘍醫、獸醫的分工,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提出“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作為先前醫療實踐的總結,《黃帝內經》在2000多年前就誕生了,被譽為“醫家之宗”。
而在世界醫學史上,古埃及也曾創造過輝煌的醫學成就。從3部醫學文稿——埃伯斯紙草文稿、史密斯紙草文稿和卡忽恩紙草文稿,便可見一斑。但自從埃及被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后,其傳統醫學就被湮沒了。
古印度醫學也相當豐富,如《阿闥婆吠陀》一書記載了77種病癥,并開出對癥藥方,還出現了醫學名著《舍羅迦本集》《妙聞本集》。然而,由于后來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醫學也逐漸消亡了。
古希臘、古羅馬的醫學曾十分興盛,提出了不少學說,如希波克拉底的四體液說、蓋倫的人體學說、亞里士多德的隱德來希生機論等。然而,隨著古希臘、古羅馬文明中斷,其傳統醫學或被遺棄、或已散佚。

在陳衛平看來,經典古籍《黃帝內經》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原生文明,而且成為這個文明具有生生不息連續性的突出象征。眾所周知,醫的古老寫法為“毉”,而《黃帝內經》將醫學和巫術相區分,它的問世是醫學沖破巫術鬼神迷信的重大創新。他認為,《黃帝內經》賦予中醫的包容性,在西醫傳入后依然得以保持與弘揚,由此中西醫結合很自然地成為中醫界的共識。
《黃帝內經》分為《素問》《靈樞》兩大部分,其中《靈樞·營衛生會》強調“人與天地同紀”,要求以人體生理活動與自然規律相一致來護衛生命健康;《素問·上古天真論》也提出“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設問,進一步把精神健康作為抵御疾病的屏障。在人與外部環境和諧、人體內部血氣和諧的基礎上,《內經》進一步提出以“和”為核心的“人之常平”即健康無病的標準。“歸結起來,就是天人和、形神和、氣血和?!标愋l平向各校師生表示。

“守正而不守舊,尊古而不復古”,中醫藥院校思政教學怎么結合與融入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醫學文化?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楊永清論壇上介紹,上中醫去年入選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課”建設重點試驗高校,著力打造具有“上海高校特點”“中醫藥行業高校特色”的“大思政課”品牌,今年又入選上海高校特色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高校。
在“岐黃中國 杏馬視界”首屆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論壇上,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培養聯盟正式成立。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副主任閔輝表示,今年以來,按照市委部署,遴選推出了一批上海高校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色馬克思主義學院,明確要求進一步聚焦“兩個結合”,特別是在學科建設、思政課建設、理論研究宣傳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對于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冉教授提出“通三馬”,也就是馬院研究生不分二級學科也不分專業都要上好核心課程體系: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經典、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陳衛平建議,中醫藥院校馬院學子除此之外,還需再學通一門“中醫藥通史”,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閱讀原文
記者丨徐瑞哲
來源丨上觀新聞
編輯丨王藍萱
編審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