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全國各地在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進程中,如何借助監測手段,完善以數據為基礎的終身教育治理體系?圍繞這一話題,近日,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與徐匯區社區學院聯合舉辦“學習型城市建設監測:本土實踐與展望”學術研討會。
會上,來自北京、杭州、寧波、成都、上海等城市的10余名專家、學者分享了所在地的監測實踐進展和經驗,就如何將監測制度打造成更具實踐和決策影響力的政策工具,促進區域終身學習服務的包容普惠,展開了多視角的深入研討。

研討會現場
近年來,上海著力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分層、分類的學習型城市建設監測體系,通過“頂層架構—試點探索—體系建設—全面推廣”的路徑,逐漸建立起一張覆蓋學習型城市建設各項核心工作的監測網絡,將多元化的監測項目打造成學習型城市高質量建設的重要推手。
其中,學習型城區建設、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項目,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常態化運行的監測框架、平臺和隊伍,累積了一大批分區域、分部門、分機構的終身教育供給端動態數據,為進一步的數據挖掘和分析打下了良好基礎。
2020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強調要以數字化推動教育等基本民生保障更均衡、更精準、更充分。針對終身學習服務,《意見》提出強化全民“數字素養”教育,鼓勵高校、社會機構等面向各類群體建立數字化技術終身學習平臺和培訓體系;逐步實現城市可視化、可驗證、可診斷、可預測、可學習、可決策、可交互的“七可能力”,使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意見》為完善上海學習型城市建設監測制度提供了愿景目標。
城市數字化轉型不僅需要賦能市民的終身學習,也要賦能城市的終身教育治理,通過數字化監測手段和分析工具,最大程度實現終身學習服務供需兩端的可視化、可診斷、可預測和可決策。市民利用數字終身學習資源和平臺的日益普及,終身學習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的不斷推進,為上海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數字化監測提供了廣闊前景。
以老年教育監測項目為例,各類老年教育機構的師資配比、課程設置、學員注冊等方面的數字化信息,通過與老年學員個人背景信息、區域人口信息的關聯分析,可以較為精確地揭示老年教育資源的供給水平和發展趨勢,從而為政府部門強化問責機制、動態調整老年教育資源配置提供可靠依據。
面向未來,作為長期從事學習型城市監測研究的學術機構,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將加強與各級各類終身教育機構、科研單位、第三方調查機構的監測合作,持續推進終身教育監測的數字化轉型,切實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重點關注終身學習資源在城市不同區域、不同人群、不同應用場景中的分布和實際使用情況,直觀、動態呈現各類終身學習資源的供需匹配度,定期為決策和實踐部門提供動態數據和趨勢分析報告,助力上海終身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作者丨侯定凱(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教授)
來源丨第一教育
編輯丨錢夢童
編審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