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是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是推動我國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宏偉藍圖。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就是中國婦女事業和婦聯工作的主題和方向。譜寫“半邊天”更加絢麗的華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女性的政治擔當,發揮女性的特色優勢是女性的社會擔當,而落實性別平等則是女性的世界擔當。
婦女是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是推動我國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婦女事業、做好婦女工作進行深邃思考、科學判斷,深刻回答事關婦女兒童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習近平關于婦女兒童和婦聯工作論述摘編》為我們學習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提供了權威讀本和最新教材。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宏偉藍圖。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就是中國婦女事業和婦聯工作的主題和方向。譜寫“半邊天”更加絢麗的華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女性的政治擔當,發揮女性的特色優勢是女性的社會擔當,而落實性別平等則是女性的世界擔當。
堅持黨的領導是女性的政治擔當
實踐證明,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婦女的解放運動與黨和國家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國婦女的解放事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驕人業績。
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發起人和引領者。1931年中央蘇區頒布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猶如一部戰斗檄文,連同“土地革命”一起,打破了壓迫中國婦女數千年的封建枷鎖,將廣大勞動婦女從封建家庭中解放了出來。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制定了有利于女性解放的政策。正是在黨和國家的政策幫扶、政治關懷和政治引領下,中國女性在教育、就業和收入等諸多方面均超過了世界同等發展水平的經濟體,女性真正成為了“半邊天”,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領域都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黨的領導是中國婦女解放的指南針和定心丸。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綜合國力與日俱增,黨和國家始終把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上。1992年10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婦女權益保護法》,1995年頒布第一部《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將保護婦女利益、維護婦女發展權益納入正式法律和制度文本之中,這意味著保護婦女利益、維護婦女發展權益的法治化。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婦女工作,并構筑起了全面保障婦女權益法律體系。婦女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半邊天作用日益彰顯,2021年全國女性就業人員占全部就業人員的比重為43.1%,全國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超過45%。女性平均預期壽命已達80.88歲,教育領域的性別均衡基本實現。
新時代新征程,黨中央充分肯定女性發展和婦女工作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并積極推進婦女工作,引導廣大婦女同志聽黨話,跟黨走,自覺捍衛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覺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發揮特色優勢是女性的社會擔當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當代中國婦女運動的時代主題。注重發揮女性在國家建設發展中的特色優勢,是歷史賦予女性的社會擔當。
首先,要注重發揮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特殊作用。一部黨的建設和發展史,就是中國婦女的解放史。伴隨著女性在受教育水平、工作機會和職業能力等方面逐步與男性縮小了差距,越來越多的女性找到了自己的職業定位,在各行各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對全體婦女在精神層面的解放而言是意義非凡的。同時,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承認婦女解放并不等于忽視性別差異。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性別差異對工作環境的影響,充分尊重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特殊需求,有意識地推進性別友好的工作理念和職業環境。
其次,要重視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獨特作用。習近平同志曾反復強調,要充分重視女性在樹立良好家風方面的獨特作用。這要求女性在提升政治覺悟和自我修養的同時,更加需要關注家庭成員的思想狀況、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要時時處處給孩子做榜樣,用正確的行動、正確的思想和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影響和引導孩子。充分發揮妻子和母親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帶動家庭成員發揚尊老愛幼、夫妻和睦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好的家教家風支撐起家庭的和美、社會的和諧。
最后,充分發揮婦聯的組織工作優勢。婦聯是全國各族各界婦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爭取進一步解放而聯合起來的社會群眾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在組織體系的架構方面,婦聯組織從中央到地方,一直到村和社區等基層單位,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組織體系。作為黨領導下的婦女群眾組織,引領、服務和聯系是婦聯的基本職能。一方面,要堅持對廣大婦女群眾的政治引領,另一方面,緊緊依靠群眾,將聯系和服務廣大婦女作為工作生命線,在鞏固已有的組織基礎同時,時刻關注婦女群眾的實際需求,切實做到哪里有婦女群眾,哪里就有婦女群眾的組織。同時,積極引導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以及網絡虛擬社會中的女性,動員她們積極融入婦聯組織體系之中。
落實性別平等是女性的世界擔當
性別平等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目標。對于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來說,推進性別平等在全世界范圍落實落地,不僅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國女性的世界擔當。
洞察現實差距,保障女性權益。雖然143個國家都通過立法的形式,明確規定了男女平等的法律地位,但我們也要認識到,世界范圍內性別平等事業仍然面臨著差異化的格局,各國各地區女性發展水平仍然存在失衡狀態,男女權利、機會和資源仍然面臨不平等分配,社會對女性能力和貢獻認識仍然不足,針對女性的各種形式的歧視仍然存在,關于女性的暴力犯罪仍然普遍。與此同時,即便是在女性群體內部,也存在著形式各異的觀念和利益的沖突,階級、文化和性別往往纏繞一起,呈現出諸多矛盾的特性。這種狀況自然要求廣大女性同胞和婦女工作者,去敏銳洞察并勇于發聲,為切實保障全世界女性的合法權益,做出應有的中國女性的貢獻。
尊重多元差異,構建和諧文化。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婦女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他強調:“建設一個婦女免于被歧視的世界,打造一個包容發展的社會。”尊重和包容,不僅僅是保護婦女權益的必要手段,也可以是女性為構建更加美好人類秩序所作出的貢獻。因為性別平等的核心議題,始終圍繞著如何對待“差異”。只有真正理解差異不可避免、尊重差異多元表現的社會,才能真正實現人與人的共同進步和全人類的共同發展。加強中國女性與世界各國女性的溝通和交流,創造有利于婦女發展的國際環境,把鼓勵溝通交流的文化屬性納入政治舞臺,將極大促進全世界和諧文化的發展。因此,婦女事業的發展需要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同時,婦女事業的發展也可以推進國際環境的和平與安寧。
加強團隊交流,增進共同發展。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了《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達成促進男女平等、保障婦女權利的戰略目標和政策框架。我國積極支持聯合國婦女領域的工作,大力開展婦女參政、經濟賦權、反家暴、兒童保護及早期教育等主題的國際項目合作,借鑒不同文明發展的智慧,縮小各國婦女發展的差距,增進與各國婦女友誼。新時代以來,先后舉辦了亞太經合組織婦女論壇、二十國集團婦女會議、中阿婦女論壇、上合組織婦女論壇、中國-中亞論壇框架下婦女論壇等等,把我國婦女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我國陸續對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給予援助,從“婦幼健康工程”到女性職業技術人員的集體培訓,在團隊交流的同時,促進了各國婦女解放事業在信息上的共建共享、在機遇上的共同發展。
閱讀原文
作者丨劉笑言(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
來源丨文匯報
編輯丨王藍萱
編審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