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們建設教育強國的目的,就是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這一論述強調,教育必須明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
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實現立德樹人的關鍵使命。繼黨的二十大報告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這不僅表明一體化建設的亟須性,更意味著一體化之于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現代化、教育強國的重要性。當前,如何把握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價值旨歸,其關鍵在于堅持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以系統觀念為指導原則、以問題導向為方法引領、以守正創新為實踐指引,穩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
以系統觀念為指導原則,整體布局國民教育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以育人育德為旨歸,如何凝聚合力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其改革發展的中心任務。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路徑之一,一體化的提出,既是源于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體性的考量,也是對教育對象成長過程的接續性與發展空間的貫通性的強調,即對于“人”本身整體性的重視。因此,一體化建設必須堅持系統的觀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的成長、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就跟人的生理發育一樣,所以要把這幾個階段都鋪陳好。”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必須注重遵循教育對象的成長發展規律,打破不同學段間“各自為政”的區隔,統籌思政課程、課程思政以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縱向接續。同時,人的發展不是單向度的線性發展,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是僅限于校內特定場域的教育實踐活動,而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協力。要堅持“開門辦思政”,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開放性、動態性,以教育對象的整體成長發展過程為核心,挖掘社會資源的教育屬性,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間上的橫向貫通。
以問題導向為方法引領,破解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困境。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屬性來看,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建設包含對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教育根本問題,以及“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基本理論問題的解答與回應。在這二者之外,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真問題還包含教育教學實踐中所出現的現實問題。作為一項教育實踐活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反映出的各類問題實際指向的均為教與學的矛盾。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要深入學生群體進行調查研究,動態收集不同學段學生關心的熱點、困惑的難點以及思考的重點,以直面日常社會生活的知識為載體來呈現價值引領,真正提升青少年學生的思維品質、觸動青少年學生的精神世界。
以守正創新為實踐指引,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無論各級各類教育如何發展,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是培養知信行一體化的現代化人才的“守正”之基;同時,要不斷研究和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以一體化、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創新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精準提煉青少年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呈現的思想行為的特點,把握其邏輯主線,以因時而進、分層分類的工作方法對學生進行道德啟蒙、政治涵養、思想引領,直面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所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
閱讀原文
作者丨許瑞芳(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副院長)
來源丨中國青年報
編輯丨王藍萱
編審丨戴琪